科技創新

黃陵礦業一號煤礦:因“智變”實現華麗“職變”

作者: 劉文升     時間: 2023-03-30     點擊: 查詢中   

5G+透明地質開采技術全覆蓋,智能云管控平臺上線應用,半煤巖巷道智能快速掘進系統日趨成熟,智能洗選煤高效運行……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化示范礦井,黃陵礦業一號煤礦以領跑、向而航,伴隨井上下一套套無人化、智能化設施設備陸續建成,一個個苦臟累險的崗位不斷置換,煤黑子搖身一變干起了指尖活。

智變讓全系統步入少人無人化

調度指揮中心,綜采三隊月度停產檢修結束,工作面安全確認完畢,主運輸系統運轉正常,請開始遠程一鍵啟動。”31日四點班,627“5G+透明地質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機電副隊長劉科慶同往常一樣,使用防爆手機與地面互聯。


隨著地面集控員按下啟動鍵,鋼鐵巨獸馬力全開,蓄勢待發。偌大的工作面只有一個液壓支架巡檢工、一個采煤機巡檢工和四五名看護工。

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采煤機基于動態地質模型大數據融合迭代規劃控制策略的智能開采技術,根據采場大數據指令和工作面三維地質建模自主規劃截割,款款煤壁落下,滾滾烏金源源不斷地流向地面。

在不遠處的632回風半煤巖巷道智能快速掘進工作面,機聲隆隆,生產正酣。

錨護作為掘進安全至關重要的一環,之前需要兩人一組在臨時支護下與割煤平行作業,遇到頂板破碎和煤質酥軟時,活矸危石和片幫煤就是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潛在風險。上新這套智能快掘設備后,只要操作遙控器,站在距掘進工作面正頭30米開外的警戒線外,就能獨立完成,錨桿轉載機上的自動錨索鉆架更是神氣,一鍵按下便能完成自動鉆孔施工。掘進四隊支護工吳高照介紹道。

隨著煤流被膠帶運出地面,洗煤廠的TDS智能干選機便開始忙碌起來,通過向煤流X光片,依托大數據分析,對煤、矸石進行數字化識別及跟蹤,運用高壓風噴嘴準確將矸石吹出,有效分離煤與矸石,選出率高,減輕了矸石泥化和煤泥水系統負荷,入洗原煤質量也有了保障。


職變讓崗位工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減下來的人如何完成角色轉換、職業轉型?秘訣就是按需施教,因人制宜,用其所長,務求實效。

身強力壯的崗位操作工大多轉崗為系統巡檢工,配合AI+NOSA智能風險管控系統排查記錄系統隱患;經驗豐富的巡檢工多數調整成值班員,通過實時監視手機、電腦屏幕,主要負責應急處置和遠程不安全行為動態監管;技術大拿們則被技術中心吸納變成草根講師,通過理論+實操教學進行傳幫帶,以優帶優,全面提升職工隊伍整體素養。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東道清了職工因智能化技術應用而發生的崗位調整。

去年由副班長晉升為該礦第一位智能化副隊長的孫建雷就是智能化紅利受益者之一。去年礦上委派我赴山西煤科院學習全國首套半煤巖巷道智能快速掘進系統,回礦后配合機電部培訓,遴選出30余人的智能尖兵,勠力同心成功讓這套系統發揮效能,礦上現在又賦予我新的使命,倍感榮幸。

54歲的程長平是一名老瓦檢,在煤礦工作30余年。


過去是我跑腿,現在是數據跑腿,點開AI+NOSA煤礦瓦斯防治智能管理系統中的礦用巡檢記錄儀APP,以前需要自己測量的數據這防爆手機上都能查到,不僅能實時掌握瓦斯變化動態并采取措施,還能隱患現場取證、視頻通話、掌上移動調度。本想著工作輕松了,工資應該要降,沒承想年收入竟比上一年高了近5萬元。程長平說起現在的工作樂得合不攏嘴。

據了解,除減下來的人被妥善安置外,那些苦臟累險的崗位工因為智能化設備的投入,多數也被機械手和機器人頂替下來,成為操作、檢修設備的技術人才,僅去年一年礦上就新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437人。

依托這種智融合、育人才、重創新的管理模式,包括智能采掘、主運輸巡檢機器人、智能洗選運在內的7個智能化主系統,每天可減少崗位用工202人。綜采工作面人工工效平均達到141/工,掘進工作面綜合單進水平由350米提高到650米,全員工效由11.32噸提升至18.55噸,生產效率提升30%,每年可多生產煤炭90萬噸,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7億元。(劉文升)

上一篇:小保當礦業公司:讓掘進巷道“霧霾天”轉“晴天” 下一篇:技術領航 深耕華南——江蘇恒神亮相國際復合材料工...
一级A片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